疫情后的跨境物流行业,此刻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疯狂的红利过后,只留下了挑战与困境。
昨天与一位物流老板的交谈,查验都成狗了,依然还有众多货代竞相承诺海关查验赔偿,这一行为背后的逻辑让我们迷惑,怎样才能让行业在竞争压力下逐渐偏离理性轨道的现实情况得以改善。
这两年,跨境物流市场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充满机遇的增量市场迅速陷入了竞争激烈的存量市场泥潭。
新客户开发难度陡增,犹如逆水行舟,每前进一步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企业为了维持,将目光投向了服务质量的提升,试图以此为突破口来稳定老客户群体并吸引新客户。
跨境物流的产业链条错综复杂,其中潜藏的各种风险也随之成为企业重点关注和试图攻克的 “堡垒”。
诸如按公斤收运费但按实际货值赔偿以及根本不可控的船司甩柜赔偿等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带来了成本压力,但考虑到时效在跨境物流中的核心地位,这些做法还能在商业逻辑的框架内找到一定的合理性解释。
然而,海关查验赔偿的兴起却打破了这种平衡,让人难以共情。
货代作为物流链条中的最弱势地位,在面对海关的权威时,根本没有任何话语权和影响力。
根本无法左右海关的执法行为和查验频率,而在包税模式已经成为行业惯例的大环境下,海关查验所引发的仓柜租、查验费等额外支出,就像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 “炸弹”,给企业的成本控制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从商业的基本逻辑来看,在运费利润已经极其微薄的情况下,企业还要承担海关查验的额外费用以及对客户的赔偿责任,这无疑是一种违背常理的行为。
是什么原因导致企业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呢?
答案很简单,行业的竞争压力和企业的短视行为。
在市场份额的争夺中,企业为了不被淘汰出局,只能盲目跟风,采取一些看似能够吸引客户的策略,却忽略了这些策略背后可能隐藏的巨大风险。
进一步说,我们会发现关税环节成为了企业在这场 “危险游戏” 中的一个关键 “战场”。
在整个跨境物流链条日益透明的今天,除去一些非法的 “黑科技” 手段,关税申报成为了部分企业试图获取利润的最后 “稻草”。
为了保证自身的盈利空间,一些企业不惜铤而走险,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进行关税申报。
例如,将一条40尺柜子的关税申报压低至 300 美金,甚至将单个产品的申报货值降至 0.1 美元,通过将高税率产品伪装成低税率或零税率产品,以及瞒报、漏报、低报等方式来降低成本。
其实他们对潜在风险很清楚,但是在生存压力和贪婪欲望的双重驱使下却像一个英雄一样义无反顾。
这种冒险行为就是在与运气进行一场赌博。
特朗普马上要上台,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不断增加
在打压中国制造的全球经济格局的演变,美国海关对中国货物的查验力度暴增。这个情况相信最近2-3个月所有的货代都深有体会,只是不敢吭声而已。
关于包查验的风险指数,我们简单的算个帐
以每月二百条柜的中小货代公司为例
一旦 bond 清关抬头出现问题被海关锁定,即使货物本身不存在任何实质性问题,每条柜子也将产生至少 2500 美金的额外费用,换算成人民币,200 * 2500 * 7.3 = 365万
一天花一万够我花一年了
在今年下半年美国海关的严查阶段,甚至出现过一条柜产生的额外费用超过了四万美金
大胆想象下,如果大量柜子同时遭遇严查,那产生的额外费用,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都无疑是灭顶之灾。别提什么买断柜子,并不是所有的船司都能这么操作的。
统计了下今年壹流融媒报道的货代公司爆雷事件,不难发现,很多都是海关严查引发的巨额费用和货物无法交付从而客户集体违约不再付款,当然也有运价忽然暴涨的原因。
遇到这种事儿的时候,一些实力相对较强、资金储备充足的货代,硬抗以后寄希望于熬死同行后货量回流来弥补损失;
而另一些没有实力的货代直接放弃抵抗,公然躺平耍流氓,要求货主来分担,将所有的风险和损失都转嫁给了货主订舱口和提拆派的供应商,严重破坏了市场的信任环境和行业的生态平衡。
在这场自杀式内卷鏖战中,无论是货主还是货代同行,都陷入了一种无奈的困境。
干吧找死,不干吧,等死。
其实谁不明白,没有利润的生意注定无法维持,而亏本的生意更是饮鸩止渴。但是在现实的大乱斗里,大家却又都不得不在这个混乱的局面中挣扎,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投资圈中流传一句话:老板最容易犯的缺点有两个,一是贪,另一个是蠢。
在跨境物流这个圈里,你发现大家把这两个点表现的淋漓尽致。
跨境物流行业当前所面临的困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企业的非理性行为不仅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也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写在最后
在未来的发展中,企业如果不能清醒地认识到理性经营的重要性,摒弃短视的贪婪和愚蠢行为,回归到商业的本质,通过合理的经营手段、优化服务流程、提升运营效率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共同推动跨境物流行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否则,最后要么跑路,要么做老赖,要么回家种红薯。
原创文章,作者:wl123,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l123.com/cases/1569.html